关于我们

【前言】

客家民族,系出中原,汉未时代,社稷动荡不安,客家民族为避战乱举家东南迁移,到了东晉年代,又因五胡乱华,北方到处血腥,战乱连年,家破人散,民不聊生,当年在中国祖地的客家人携带家小, 冒险渡江迁徙,根据史实记載,自东晋至明清,客家人五度大迁移,从中国原乡祖地南迁到婆罗洲,落户砂拉越。

1923年,古晋的客家人都认为应该把居住在砂拉越的客家人团结起来,因此开始倡议成立一个客人总机构。于是,在1933年筹组了砂拉越友联俱乐部。在1934年1月15日,砂拉越友联俱乐部正式批准成立,而后在同一年8月12日的会员大会上议决改名为“砂拉越客属总会”。到了1951年,砂拉越客属总会改名为“砂拉越客属公会”。

早期成立时,砂拉越客属公会会所设立在中国街,到了1936年因为会员不断增加,因此迁移至汉阳街并在1939年买下有关店屋。1992年后,砂客属公会再次迁移到青草路的金玉路,既是现在的地址。

砂客属公会成立除了联络会员情谊和促进会员互助精神之外,也协助同乡有关福利的工作,赞助社会慈善公益,推动文化及教育事业。


【推动教育事业】

1935年,为了更完善的办学和节省开支,经过商谈把应和会馆创办的“公民学校”及埔邑公所设立的“大同学校”合拼为一,改名“越光学校”由砂拉越客属公会办理,同时开办了中小学班级。当时只是租用了博物院对面水塘路天主教会住屋三间为临时课室。

1939年,学生人数增加,课室已经不足应付,因此砂拉越客属公会决议购买黄梨路的一块3亩半地皮,自建校舍。1945年,战争过后,古晋各社团决定由中华中小学校校董会,统筹统办,砂拉越客属公会决定把越光学校交由华校校董会办理,改名为中华第四小(四小)。虽然如此,公会还是每年捐款资助办校经费。

为了照顾贫苦会员子女的学业,公会在1962年起设立助学金,然后在1978年设立会员子女学业优良奖励金。为了协助更多的会员子女继续深造,公会在1997年起设立大学贷学金,1999年设立拿督李志明大学贷学金。


【协助会员福利】

在1937年,砂拉越客属公会决定购买朋里逊路五哩一块共十亩余的山地,作为客属义山,也在隔年建立百姓祠。1956年,公会拨款购买棺车和棺被,作为治丧用途。1957年后,公会再次添购毗邻的山地60余亩土地,扩大义山范围。

1960年,公会购下树胶路一栋建筑物充当公会副馆,提供本属会的贫苦老人栖息养身之所及治丧处。后来这栋建筑物在1969年出售,所得款项充作购买14哩新义山的费用。14哩义山面积173亩,是永久坟场。而后为了纪念15位乡贤购买义山的贡献和义举,公会于1987年,在五哩客属义山建立了一座纪念亭。

2004年,公会与婆罗洲房屋发展局联合发展六哩客家工业城,推动公会的经济发展。后来,陆续在2012年发展老路十四哩风景墓园计划让会员和客籍人士捐购。也在同一年为永久会员提供集体个人意外保险计划。


【推动客家团结与文化不落人后】

除此外,砂拉越客属公会也在联合与团结砂拉越所有客家公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在1999年,公会极力推动成立砂拉越客家公会联合总会(砂客联),并主导及负责砂客联注册工作。至到2002年,砂客联获得批准注册,当时的砂拉越客属公会会长黄伟群乡贤被选为首届的砂客联会长。在2011年,公会也推动古晋六个客属团体联合举办新春联欢晚会。第一届的晚会有砂客属公会负责,而其他客属团体则每年轮流举办。

2012年,砂拉越客属公会也成立了客家文化历史编撰委员会,会长李伟城乡贤任主席,由砂资深退休记者杨耀远乡贤负责编著四辑客家人丛书。2013年初,第一与第二辑的客家人丛书推展面世。第三与第四辑则在2014年推出。在2016年,公会首次举办客家人补天穿节日【天穿日】活动,此活动也每年连续举办。其他活动也包括祭祖,中元节祭典,山歌比赛,客家美食交流,土风舞等。

砂拉越客属公会成立至今88年,从无到有,经先贤前辈和所有执委会员努力奋斗,刻苦经营,出线出力,才有今天的成就,成为备受重视的社团之一。从政经,社会服务到文教事业都作出了奉献。


15/01/1934

砂拉越客属公会成立,当时名字砂拉越友联俱乐部。

12/08/1934

第一次章程修改,易名为砂拉越客属总会。新章程共有十三条。

1934

創立越光中小学

1937

购下五哩十余亩的土地, 充作客属义山用途

1938

建立百姓祠

1939

购置凤梨路一片三亩半的地皮兴建越光小学新校舍,直至战后,古晋十四社团决定以统筹统办的方式成立了中华小学校董会管理,改名为古晋中华小学第四校。

1939

购买了汉阳街十七号与十八号二间双层店屋充作会所用途。

1951

第二次章程修改,改公会名称为砂拉越客属公会。取消【居留政府及祖国庆典只庆祝】条文;取消会员回中国经商就学之条文;取消开办中小学之条文;设普通会员及基本会员制;执委任期保留一年一任;取消主席及财政的任期限制;执委从18人增至21人等。

1951

购下毗邻的六十多亩土地,以扩大义山地段。六十年代末,执委会决定将这块六十多亩土地中的30.25亩土地,保留下来,不充着义山用途。

1955

捐赠汉阳街一号店屋于古晋中中校董会,作为中中售卖彩票之首奖。

01/01/1958

第三次章程修改,基本会员年捐及郊区会员年捐。

1969

售出橡胶路副馆,筹得16万元,充作购买朋尼逊路十四哩新义山用途。

1969

购下朋尼逊路十四哩一块一百七十三亩之山地,作为永久坟场.目前只动用了近六十亩辟为客属义山用途。公会每逢清明节后,循例于五哩义山伯公祠及十四哩福德公祠举行隆重之春祭,慎终追远,祭拜先贤,乃是本会传统活动,当天晚上则举行春祭晚宴。

08/03/1980

第四次章程修改,取消普通会员籍;执委任期改为两年;主席任期限制为不超过两任四年。

07/03/1981

第五次章程修改,成立青年团及妇女组;执委增设青年与妇女各两名。

11/10/1981

砂客属公会青年团成立

14/08/1982

砂客属公会妇女组成立

10/03/1985

第六次章程修改,修改产业信托人条文。

1987

决定建立纪念亭,以褒扬15位乡贤认购5哩义山墓地,为公会筹获15千元,做为购买五哩义山毗邻约50英亩土地的经费。

06/03/1988

第七次章程修改。

09/05/1988

第八次章程修改,主席与财政任期不得超过两任四年;增加执委人数至27人;年捐提高到十元;入会基金提高至十元。

1970

设立教育与奖助学金委员会,常年拨款颁发会员子女学业优良奖励金与助学金。

1992

在青草路金玉路购置三间三层店屋充作新会所后,处于黄金地带的两间店屋也出租充作商业用途,以增加公会收入作活动经费。

1993

第九次章程修改。

1998

设立砂拉越客属公会大学贷学金与拿督李志明大学贷学金,为有志在国内外攻读大学课程的会员子女申请这二项大学贷学金计划。

2003

完成本会十四哩客属灵山祖先宗祠, 安奉客属列祖列尊祖先衶位。

2004

与州政府半官方机构【婆罗洲房屋发展局】联营发展本会朋尼逊路五哩空地,落实客家工业城发度计划,本会获得40间半独立工业厂房。

2004

与9个客家公会(即古晋,美里,诗巫,石山,斯里阿曼,民都鲁,英吉利里,林梦及岜南)成立砂拉越客家联合总会,并举办第一届代表大会。老越客家公会成立后也加入砂客联总会。

2006

第十次章程修改。

21/01/2008

为十四哩义山福德祠举办开光祭祖大典,供奉历代高、曾祖考妣孺人神位。

2010

第十一次章程修改。

2010

批准50万零吉,作为发展朋尼逊路十四哩义山资金。

13/02/2011

砂拉越客属公会为了团结古晋客家团体,推动联合举办新春联欢会,首届由本会负责举办,每年由六个客属团体轮值举办, 从此以后六个客属团体也联合举办其他活动。

2011

完成建设十四哩义山墓园的硬体设施,道路及沟渠建设计划。

2011

本会与保险公司签署专利合约,为本会合格永久会员投保集体意外保险,提供会员意外福利免费保单。

2012

通过议案,拨款60万为十四哩义山发展风景墓园经费,包括建设道路,建造行人道,停车场,水利沟渠等工程

2012

与其他五个客属团体联合成立了客家文化基金,成功出版砂拉越客家文化历史丛书, 共四辑,第一辑为【客家人南迁砂拉越百年奋斗史】第二辑为【砂拉越客家人社团】第三辑为【铁血客家人】第四辑为【砂拉越客家人物志】。

2014

另外再拨款25万为十四哩第十期的墓地建设工程。